查看原文
其他

德兴隆:一个商业帝国的兴亡叙事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汉嘉女1 Author 徐敏


往事悠悠话当年

© 徐敏|文



一百年前,乐山的大街小巷,游走着一个英国人。他扛着相机,边走边拍。他拍过月儿塘的文庙,城北的老霄顶,岷江边的码头、校场坝、拱辰门、平江门、迎恩门。他不是第一次来乐山,对于这座古城,可谓熟门熟路,也算老熟人了。认识他的人都知道,他叫威尔逊,英国植物学家,来中国西部搜集植物样本,借此机会,也拍摄了许多社会风情、民俗人文的画面。
这一天他走到乐山城内的中河街,看见一家商铺,店堂气派,廊檐高大,正中门楣挂一巨匾,上书:德星成號。两侧贴楹联一副:“时和景兴,人寿年丰。”当日街面上人来人往,景象繁华,生意兴隆。这让威尔逊非常惊讶,没想到小城小街竟然有这样规模的商号。一询问,老板姓杨。他意识到这儿应该聚焦留影,于是提出为商号拍张照片,杨家欣然应允。
照片正中位置,第一排四人,第二排一人,衣冠整洁,正襟危坐,表情自信,不卑不亢。两旁柜台后站立的四个人,应该是学徒和店员。大门外两侧,面对镜头张望者,有戴瓜皮帽的,缠头帕的,梳长辫子的,都是当天好奇看热闹的吃瓜群众。他们见威尔逊要替商号拍照,都聚集拢来,威尔逊无法驱赶,索性连他们一同摄入镜头。
这幅一百年前定格的照片,如果不是张爱萍上将的女儿张小爱,在英国皇家博物院发现了它,并征得博物院同意,隔着玻璃翻拍,再带回中国,没有人知道1908年乐山中河街上的德星成商号,是怎样一副面貌。当2011年春节,这幅照片在嘉定坊“百年光影”中展出时,无数的老乐山人,突然被唤起了旧日的记忆,联想到今天还口口相传的杨家花园,德兴隆,这个已经消失数十年的商号,又渐行渐近的走了过来。
百年前的乐山,德兴隆无疑是个商业帝国,它曾经风云一时,名闻遐迩。它的败落,已经是70多年前的事情,照理早已退出商业舞台,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。但令人惊讶的是,它死而不僵,气息犹存,只要是老乐山人,说到“德星隆”,或者“德字号”、杨家花园,没有几个不知道的。
它就是一个曾经的神话,一个光彩而带有神秘色彩的传奇。许多人其实说不清道不明它的来龙去脉,但就是被它的传奇所吸引,被它的善举所感动。
回顾它百年前的故事,寻找它一路走来的足迹,遥望它早年间风尘仆仆的身影,我们看到,德星隆以经营百货起家,他最初的起点来自乡下。
它的第一代拓荒者杨玉华,祖居乐山县土主镇杨家河村,家庭世代务农。杨玉华最早进入城市,是贩卖母亲手工编织的鞋垫和袜子。每当鸡鸣报晓之时,少年杨玉华便动身上路,肩挎褡裢,手持巴郎鼓,腰上系根草绳,把草鞋别在腰间,打着赤脚沿着杨家河下游崎岖的山路,徒步20华里,一路走到岷江河东岸的沟儿口。乘船来到对岸,先在王浩儿河边洗脚穿鞋,整理好行头,再一路走进城来,沿街叫卖。寒冬腊月,双脚冻得大冰小口,便到羊肉店拣点羊油,涂在裂口上,又继续摇动手中的巴郎鼓,走街串巷。
后来,杨玉华经人介绍,到学道街一家小百货店学徒,同时搭售自家编织的手工布袜子。出师后又帮师三年,这才在1868年独立开店,自产自销小手工艺品和日用杂货,生意做得平平常常,却年年都有结余。
待儿子长到十四五岁,杨玉华便将其送到当时城内有名的“三义长”商号学徒,师满艺成,再回自家小店协助经营。
杨玉华因从小经历磨难,积劳成疾,只活了50岁。病势沉重时,他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,特邀比儿子年长又有经商能力的侄儿杨蔚斋,加盟他创建的小店,并拿出一生积攒的400两纹银,分出200两来,作为借给杨蔚斋入伙的股金,让他与自己的长子杨杰臣、次子杨俊臣,以合股的形式合伙经营,“无论盈亏都各占一半,不分彼此,永不分家”。为慎重起见,还特别举行了交班仪式。三兄弟同跪于神龛之下,由母亲王氏训示,讲明合伙经营的目的、办法,训导三个接班人,“做事先做人,做人讲品德,交友讲公德,做事讲业德,为民讲恩德”。合伙店铺取名“德星隆”,由杨俊臣担任经理,将来扩业,都以“德”字为序,彼此支撑,共荣共存。
1875年,“德星隆”商号在东大街(现在的川剧团对面)如期开业。因哥哥杨杰臣还在读书,弟弟杨俊臣就既当经理又负责进货,杨蔚斋则坐堂销售。在一阵鞭炮声中,拉开了杨氏家族第二代接班创业的序幕。
这一代,较之前辈筚路蓝缕的艰辛,也有它继往开来的发展。清末光绪年间,乐山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,蜀道艰难,交通不便,商品信息闭塞,货物流通不畅。从乐山到成都不过三百来里,但两地交流极少,乐山许多商店老板宁愿抱残守缺,也不愿冒险去成都进货。德星隆抓住商机,捷足先登,靠人挑马驮或木船运输,从成都贩运回乐山销售,哪怕在成都销路一般的货物,拿到乐山也大受欢迎,一开始便获利丰厚。
杨俊臣遵循祖训,经商交易,待人和气,童叟无欺,凡事都肯帮忙,乐于助人。外地客商贩运生丝来乐山销售,遇行情不好,脱手不易,久住旅店只能增加花费,负担不起。只要找到杨老板帮忙,他总是多方设法解决,使外地客商不致吃亏太大。如此厚道经商,看似少赚,却赢得口碑载道,声誉远播,大家都乐意与德星隆生意往来,加之货币稳定,一买一卖,都有钱赚,生意也就越做越活。
经过十五六年的积累,资本再次扩大,杨氏家族的第三代也逐渐成熟,具备了接班经商的能力。比起第二代来,第三代人多势众,共有13个弟兄,除3人外出求学深造,其余10人全部从商。新鲜血液的输入,推动杨氏家族的经济,走向转型开拓,在规模化发展的路上,进入全盛时期,再上一个高峰。
第三代德字号,秉承祖训,仍然属于家族企业,实行家长制管理。尽管家族内部企业不断增多,但只要是做棉纱、匹头、丝绸一类生意,都以“德”字命名。从最初的老德星隆号一家,经不断扩张,开设分号,相继而有德星成号(乐山、重庆两处)、德有通号、德星和号、德昌亨号、德康号、新德星隆号。所有商号,虽名称各异,但总称都叫德字号。
德字号做生意有个特点,善于捕捉商机,手法灵活。其中德星成商号,除经营批发零售棉纱、匹头、也收售黄金。当时乐山做黄金生意的有好几家商铺,都想多收黄金,但又不敢竞相抬价,怕引起恶性竞争。经理杨仲翔就想了一个高招,他暗地将天平砝码磨小一点,卖主的黄金在别家称一两的,到他家就要多出几毫,既没有抬价,又能使卖主多换点钱。因此别家商铺很难收到黄金,而德星成却生意兴隆,金源不断。
德字号制胜的另一个法宝,是人无我有,人有我精。正味斋是德字号在乐山土桥街开设的糕点铺,始终将好上加好作为它的追求目标。正味斋的主要糕点品种有洒琪玛、鲜花饼、绿豆糕、花生酥和花生糕等,因为用料讲究,制作精良,口味鲜美,除满足乐山外,还远销犍为、夹江、峨眉各县。后来荣县人郭老板在县街开办“福荣分庄”糕点铺,制作的洒琪玛比正味斋的味道还好,很受欢迎。正味斋的糕点师傅杨宗云听到反映,决定偷师学艺,他通过关系到福荣分庄去耍,结交了福荣做糕点的师傅,终于弄清了对方制作洒琪玛的绝技,是油蛋足,不用一点水,并根据气候变化调整火候。取来真经,杨宗云又进一步在用料和制作工艺方面,改良提升,很快便在销量上超过了福荣。
抗战爆发后,来乐山的外省人增多,喜欢吃面包、饼干,正味斋便高薪聘请成都中亚饼干厂的师傅倪文学来乐山,又请月儿塘“孔洋人”家中的厨师卢兴发来正味斋制作面包,请成都稻香村师傅来店做海式包子,跟福荣分庄的师傅学习制作糖果。经过这样一番引进人才,虚心学习,改进技艺,将正味斋塑造成了乐山首家品种齐全的糖果糕点生产商。
德字号的经商之道,当然不止于此,它的洋纱、洋布生意,有段时间做得风生水起,乐山市场乃至川西南二十多个县,市场上的洋纱、洋布以及洋广杂货,一概由德字号批发销售,形成垄断。它的巅峰时期,其经商、投资范围,涉及棉纱、匹头、黄金、丝绸、药材、钱庄、电厂、铁厂、矿山、轮船、盐运、纸厂各个领域,此时的德字号,俨然就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商业帝国。
这个帝国的身后,是一个商业世家,它的兴旺发达,离不开优秀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文化。
德字号实行的是师徒制。一般学徒进号,年龄都在十四五岁,三年期满,优者留用,平庸者自找门路。杨家子弟,除读书深造的,只要从商,也一样要拜师学徒,同外来学徒一样对待,不搞特殊。德字号的规矩,学徒晚间睡觉,是用两条板凳铺上几块木板,抵着铺门睡的,要三年满师后才能上床睡觉。无论寒暑,也不论外来学徒还是杨家子弟,只要是学徒期间,都一视同仁。
为保证上下一心,和衷共济,德字号有一套统一而严密的规章制度。要求所有从业人员,“各处其位,皆取和衷为贵,在上位者宜宽容爱护,慎勿偏袒;在下位者,亦应体量自重,无得放肆”。明确自身位置,各安本分,各尽其责,也就有效地避免了内耗内斗,使它的效益较同业要高。
在严格管理的同时,也注重发挥激励机制。德字号属下员工的工资,比同业高出许多,且月月如期兑现。它最先推出“填长支”的奖励方法,员工在工资外,可预支部分工钱,预支总额不超过全年工资。到次年正月初五晚上,经理找每个员工分别谈话,根据其一年来的工作表现,成绩大小,把他预支的工钱或者全免,或部分免,或全不免。对于部分免或全不免者,只要来年努力,仍有全免的机会。拿今天的话说,这种“填长支”,就等同于现在的年终奖。
后来,又在山西商号“股俸制”的基础上,实施“身股”和“故身股”。身股无需资本,由各分号经理根据员工个人能力和效率高低,确定其身股的比例。具体办法是,将年度红利分作十三股半,东家(出资者)得10股,各分号经理人得1股,员工共占2股。所剩半股分给重庆德星成商号,因为重庆方面要给各商号拉款、采购和运送商品。
这样的分配形式,在一定程度上,使商号的赢利同员工的收入联系起来,大家干得越好,就分得越多。
至于“故身股”,就相当于今天的抚恤金。职工意外死亡或是病故,都要发给其家属一定数量的补助。老职工潘训先老死后,商号给了他儿子二百两银子。
德字号还有一个更具人性化的做法,是把所有员工视为亲人。杨氏家族每年清明祭祖,和七月半烧袱纸,各分号都要把死亡职工的名字,一同列出,一同祭祀,一同烧纸,以表怀念。对此,号内职工无不感动,认为“只要努力干,老了、死了都有想头”。
而杨氏家族的资产,也在这样的运作中,聚敛起庞大的资本。当时,各分号累计拥有棉布十万匹,棉纱上千包,现银超过一百万元。仅在乐山城内和附近乡区,豪宅就达六处,共100余幢,在九龙巷有雍睦堂,学道街有和睦堂,白塔街有凤湾别墅(今卫校),以及杨家花园、徐村别墅、土主别墅。
买房置地,自古来便是巨富人家的两项选择,杨氏家族除大兴土木购房建房外,还在城东土主乡、城南杨家场和城北通江等地购置田产3000余亩。当时传言:乐山十乡,无一乡无杨家的田产;城区街巷,无一街一巷没有杨家的房子。
这话虽然有点夸张,但当时的杨家,确实非常牛气。
如日中天的杨家,聚敛了万贯家私,却始终不忘祖母遗训,坚持慈善义举,年年都要拿出部分赢利,施舍贫苦民众。到了冬季,便要赶织一批衣被,在杨家大门口拉上横幅,发放救济衣被和“米飞子”,再凭“米飞子”到指定地点免费领取粮食。
1920年,由德星隆商号牵头,出面邀请商界人士组成“十善会”,成员有杨新泉、杨彦之、叶春海、汪华之、赵华楼、何卓元、杜子茂、李鸿恩、贺永顺、罗光延等。十善会所做的最大善举,就是收容孤儿。它的收容方式,不仅仅只提供吃穿住宿,还同时负责教育,交给知识,传授技能。所以它的孤儿院同时也是小学,全称就叫“乐山私立孤儿院附属小学校”。这所学校,在乐山教育史上影响深远。
德星隆的慈善义举可以说是多方面的。她在白塔街的仁济医院,专门设有两张病床,用于救助无力负担药疗费用的危重病人,委托院方全权决定,由商号按期付账。
抗战军兴,国难当头,大片国土沦陷,国民政府财政吃紧,难以负担军队开支。为此,冯玉祥将军在四川各县市两次发起节约献金运动。新德星隆经理杨新泉,身为“乐山节约献金分会”理事,慷慨捐款10万元。又在分会义卖捐献物资时,对其中标价3000元的一只结婚戒指,以5000元承买,并转手就捐献给了节约献金总会。
然万事万物,盛衰有时,日中则昃,月满则亏。时光流转到1942年,发生一件大事,德星隆横遭“布案”摧残,历经两年半的折磨,最终轰然倒塌,从此关门歇业,退出了它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商业舞台。
1925年,德字号就经历过一次生死大劫。当时,众兄弟中的杨鲁玉,见川江航运获利丰厚,决定在重庆创办轮船公司。他凑集了二十万元的股金,在上海订造了两艘轮船,分别取名“嘉阳”、“嘉兴”,嘉阳比嘉兴船身大,吨位重,耗资十三万元。不料新船从上海开回四川,嘉阳号却在湖北触礁沉没。消息传到重庆,原有说好的股东,都纷纷撤资,所有损失概由杨鲁玉一人承担。
杨鲁玉创办轮船公司,是他独断专行,没有通报各号经理,集资拉款也是他个人行为。事情到了这步田地,他怕家里弟兄责难,再次背着大家在外高息拉款,填补亏空。为了尽快回笼资金,又不计后果,再次购进轮船,甚至连人家放弃的破船,他也收购,结果越运作亏损越大,仅四五年时间,累积损失就达到了四五十万元。在市面上再也无法拉到资金,债权人甚至组成债权团上门催款,连重庆商号也受到影响,满城都在风传说德星成无法偿还债务,面临倒闭。
至此,事情无法再瞒,乐山方面已有所耳闻,弟兄间因此大吵起来,终日争吵不休。
重庆德星成经理杨伯臯,惟恐内外相逼,真相暴露,令德字号声誉扫地,立刻垮台。急忙赶回乐山,召开家庭会议,陈述利害,说明只有将各号资金聚拢还债,才能维护德字号原有信誉。还债越快,效果越好,招牌会更加响亮,拉款也更容易。只要大家齐心协力,就能重整旗鼓,渡过难关,不用几年工夫,又能恢复元气。
事已至此,弟兄间只能忍痛,将几十年来辛苦积累起来的五十万元资金,全部用来偿还债务。
这一切外人完全不知,只感觉德字号财大气粗,竟然在短短两个月内将所有债款全部付清。这一来,整个重庆商界为之轰动,往来生意及拉款集资,反而比以前更加容易。就在还清债务的第二年,德康一家的赢利就超过了十万元,加上其他几家商号,第一年就赚了十八万元。到1937年抗战开始,德字号的实际资金已经超过了一百万元。
然而六年后的“查封案”,却让它毫无还手之力。
事情的起因,原本不大,但终至不可挽救,也是令人唏嘘。这一年,乐山驻军“三二补训处”的政治部主任陈仕行,找到乐山德字号联号总经理杨新泉,提出要借棉纱十五包,价值约一千多元,被杨新泉当场拒绝。陈仕行气愤不过,向有关机构告发杨家商号囤积居奇。
抗战期间,1941年到1945年,因经济形势恶化,为调节物质,平衡物价,国民政府专门成立了经济检查大队,负责调查囤积居奇、投机垄断行为。囤积居奇在任何非常时期,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。这一告非同小可,“成都经济检查大队”立刻派员来到乐山,会同乐山县府,以囤积居奇、破坏抗战的罪名,查封了德字号杨家花园、凤湾、惠珉宫等处的仓库,同时还查封了新老德星隆、德康、德星成、德星和、兴利等六家商号的布匹一万多匹,棉花、棉纱一千余包和大批百货,价值约三十余万元。
封货后,双方都私下大肆活动,讨价还价达两年多的时间。听说最后达成口头协议,由德字号出黄金二百条,接受处罚,启封了结。但经营船运的杨鲁玉从宜宾回到乐山,认为欺人太甚,坚决反对,致使谈判破裂。当时杨家仗恃有江西省主席王陵基这样的亲戚和通家之好,以为定能搁平此事。谁知“远水救不了近火”,而且王陵基忙于战事,也无暇出面帮忙,也或者觉得事关重大,不敢干预。县长幸蜀峰是个不讲情面的官员,他认定德字号确有囤积垄断行为,毫不通融地利用他身兼军法官的身份,天天传讯杨家各号经理;还把德康的经理杨晴开拘押在县府自卫队房中,加以种种威吓,使各号经理们都胆战心惊,只好听任宰割。
县临时参议会和县党部组成的“布案委员会”,于1943年宣布将新德星隆、德康两家商号货物全部没收,其余商号货物发还平价出售。一万多匹棉布和大批百货在仓库积压两年多,无人过问,有的已经霉烂变质,不能使用;有的只能按原价的三折或五折出售,除去开销、完税,货款几无剩余。德字号经此次打击,约损失棉布一万二千匹、棉纱一千包和大批百货,价值约三十余万元。老德星隆等商号,从此一蹶不振,于民国三十四年(1945)春季,分别在乐山《诚报》刊登声明,宣告歇业。
一个商业帝国,经三代接力传承,遭遇多次风险,都挺身而过,越战越勇,成为一方霸主。直到最后数年,先是遭19398.19日机轰炸,乐山城大部毁于火海,杨家损失首当其冲最为惨重。四年后,元气尚在恢复,又飞来横祸,所有货物遭到查封。人祸胜于灾祸,经此致命一击,原本庞然大物的帝国颓然倾倒,从此再无振作。
然而关于这个现代商业帝国的故事,却并未消失,几十年来仍在口口相传,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。又因为德星隆的“星”,后改为“兴”,所以今人提到这个商号,更多的会称它为“德兴隆”。一个商号,能有如此殊荣,令人记忆深刻,这在乐山百年商业史上,至为难得,理当为它书写一笔,传之久远。

  推荐阅读  
极其难得的私密照片(增订版)|儿子五岁
佳人薄命 | 大梦一觉浮生尽 | 互斗
就是她,改变了8000万知青的命运
临终时,她说了这样一句话|农民苦
因为他的站立,印证了在场所有人的卑微
玉碎 |飞来横祸 | 文化人|尊师|好人
一卦成谶 | 宁为玉碎 |性压抑|夹缝
奇葩标语|永不宽恕|她一生低调
忏悔部长们看戏比国务院开会还积极
零落成泥碾作尘 | 蝶舞翩翩 |胸怀
殊途同归他遇到了伯乐|大难不死
王家的二小姐他的名字来自诗经|陨落
走向深渊人不收我天收我|他是一座丰碑
日久见人心守望一生卧底|老照片
招工|她终身未嫁|善恶有别|穷吃宴席
这些命题者太坏了|校园|笔能杀人|智斗
这个女人胆子大他死得一贫如洗|恩怨

死不相别|溺水而亡的夏曦|代价|陈赓

六十年不离不弃|他对得住爱他的两个女人

此心不变看错人了|永不离弃|我的1978

苦命鸳鸯|破镜重圆|反目成仇|孽缘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